行业信息 / Information

物流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 物流资讯

从年均增速7%看国家宏观政策调整

时间:2011-04-01 09:06:46 | 来源: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

"十二五"规划纲要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政策措施。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年均增长7%。经济增速调整的背后,强调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那么,"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将会是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转换和调整的必要性、迫切性和深远意义在哪里呢?

2010年,按照市场汇率计算,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多美元,依据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往往面临许多挑战。一是收入分配不平等。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发展一般伴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收入分配中存在"刘易斯倒U型曲线"现象,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不仅难以改变收入分配状况,而且可能会引发经济社会矛盾,使经济陷入停滞。二是城市化进程出现问题。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城市化加快推进的过程,如果基础设施、就业、住房、公共服务等不能和城市化同步推进,就会出现贫民窟和城市病等问题,影响经济发展。三是金融体系面临挑战。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利率市场化、本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等金融体系的改革以促进经济向更高程度发展,在金融体系改革和调整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容易出现资产泡沫,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都是例证。四是产业结构转型和科技进步受到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军事处于优势地位,中等收入国家很难同他们竞争;另一方面,低收入国家有工资低等后发优势,中等收入国家的技术和产业升级处于两面夹击的险境,产业结构调整十分困难。五是人力资本的问题。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工资成本开始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衰落,高技术、高技能劳动力将出现短缺,而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非一蹴而就,人力资本将成为瓶颈。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看,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具体表现在,我国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大量关键设备和技术依赖进口,科技研发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经济增长主要靠物质资源投入,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地区几乎没有环境承载能力。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财政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不断上升,企业特别是某些国有企业通过垄断获得大量利润,城乡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逐步下降的同时,个人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保障压力加大。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总量过剩与部分岗位"招工难"并存,符合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明显短缺。

潜在经济增速会降低

从中长期看,一个经济体的增长水平是由资本积累、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决定的。在经济增长理论中,除了资本和劳动数量投入引起的经济增长外,其他因素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等引起的经济增长都称作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劳动,就是粗放式的经济,是"只流汗而没有智慧"的经济;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就是集约式经济,是"既流汗又有智慧"的经济。

 

模型测算表明,在1978年~2010年间,我国经济平均年增长9.9%,增长主要靠资本快速积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三分之一,远低于同期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平均70%的水平。从影响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看,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劳动力从低收入的农业部门向高收入的非农业部门转移等资源配置效应、对外开放包括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等是主导因素,分别贡献了全要素生产率的47%和30%左右,国内科技进步和教育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作用相对有限。

"十二五"期间,从生产要素推动的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率会有所降低,潜在经济增速估计会从改革开放30年来的10%左右降至9%左右。理由有三点,一是资本积累的速度减慢,我国相当一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企业技术缺乏、创新能力弱、投资意愿低,高投资难以维持。二是尽管城市化进程仍在进行中,但受到土地资源、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缺乏等制约,农民工生活成本高,劳动力从农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会减慢,由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相对下降。三是国外技术外溢效应减弱。我国劳动力成本已经开始上升,矿产、能源、环境成本也在提高,加上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出口增速会减慢,通过外经和外贸渠道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会减弱。虽然可以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但现阶段,经济增速减慢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要容忍经济增速减慢

从现实情况看,"十二五"期间,把实际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7%~9%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首先,我国有保持较快经济增长速度的现实条件。我国进入中等发展中国家行列,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加速时期,汽车、住房、旅游、教育、文化等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投资需求。只要妥善处理好"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就可以释放出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其次,"十二五"期间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没有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矛盾会更加突出,经济结构性问题难以调整,改革也难以推进。再次,我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后,经济增速减慢是客观规律,对此要有容忍度,不宜盲目追求过高的增长速度。只要把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之下,企业有一定的闲置生产能力,才能迫使企业加强竞争,优胜劣汰,为生产要素的结构性配置腾出空间,要素投入结构和产业结构才能得到调整。 

上一篇:“十二五”期间全国水运建设投资将超2000亿 下一篇:三部委联合发布商贸物流发展规划 规范物流产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