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6-28 11:20:29 | 来源: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日益紧密以及专业分工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运输、仓储等活动经整合,提升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组织管理的现代物流产业。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广泛地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耗、提高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
按中国统计指标体系划分,物流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电通讯业和部分的批发、零售贸易业。
中国的现代物流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有差距。根据美国美中贸易协会对在华美国企业的调查说明,对中国物流企业的能力不满意,90%以上的企业计划在2005年结束WTO对国内物流业的保护期后,将其在海外的物流伙伴引入中国。中国美国商会(在华美国企业的协会)在《2002年白皮书》,就要求"允许外商独资企业在中国经营车辆运输和仓储业务","允许更多的外国航空运输企业投资于中国市场,增加其航班次数,并允许他们在中国机场处理自己的货物","放松对外国搬家代理机构的限制"等。
而香港与内地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签署,规定2004年1月1日起港资物流企业已经可以独资进入内地市场。香港立法会通过议案,促请特区政府尽快就拓展港粤合作新领域方面,提出可行建议及时间表。政务司司长曾荫权表示"特区政府锐意加强与广东省的联系和合作,特别是共同发展多式联运,推动物流发展"。
世界物流业强手抢滩中国市场,香港物流业借CEPA政策北进;广东的物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广东具有巨大的物流需求市场。2004年上半年,我省流通业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1.32亿元,同比增长13.8%。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到2003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已超过600亿元,年增长速度超过30%;而且第三方物流目前只占整个物流总支出的比重10%左右,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比重30%以上。国内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广东将占据其中的主要部分。
2.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能力不断增长以及巨大的市场前景,使得许多跨国公司不断涌入中国,物流需求量成几何数增长。由于跨国公司对企业物流外包的认识,不像国内企业喜欢"小而全"的管理思维,90%以上的企业其原料、产成品的物流都外包,这对于我国物流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蛋糕:有如此多的物流业务需求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3.国际物流企业在我国的高效物流运作的样板效应,将给我国物流企业提供极有价值的经验和模式。学习掌握国际先进的物流服务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物流企业的运作能力。世界物流巨头--新加坡港务集团与广州港合作成立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使广州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倍多。
尤其重要的是,可以借鸡下蛋,借国际物流业务的机会走出国门。
(二)挑战
1.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是整合重组。由于在华跨国公司的物流业务的绝大部分将交给其国外物流伙伴公司去做。国外物流公司将凭借手中的合同订单,来整合国内的物流资源。外资进入我国物流市场的重点领域是国际物流和国内高技术附加值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以及物流信息、快速运输、多式联运等业务领域。这些正是我国物流业的薄弱环节。在一定的时期内,还无法形成与国外物流公司的抗衡能力。国内物流企业必须尽快做大做强。
2.企业自营物流体系社会化的冲击。我国的生产流通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系统,包括设施设备和人员。在国内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比例分别是24.1%和59.8%,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16.1%。随着国外物流企业的进入、第三方物流模式的普及,我国生产流通企业这种高成本、低效率的自给自足式的物流模式将受到强烈冲击。最终要走社会化这条路。例如:海尔自己搞物流的首要目标,是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从利润、效能上还是出现问题,目前在发展社会化物流方面进行着尝试,和乐百氏、雀巢等大型国际企业签订了物流方面的合作协议。美国的经验也是这样,今年美国物流协会来华访问时,一位官员谈到:虽然目前美国超大型企业如沃尔玛等大部分自营物流,但其原因只是原来的第三方物流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据其所知,美国TOP10的10家企业其中7家已在着手分离自己的物流部门和外包物流业务。沃尔玛今年也传闻将以15亿美元的价格转让其物流部门。
3.产业信息化的冲击。处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流通业,只有大量占有和分析第一手的市场信息资料,才能更好地联结起生产和消费。我国商业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运作方面还十分欠缺,尤其是采购技术、物流技术等的运作效果差。例如我国的仓库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0%左右,配送差错率几乎是发达国家的3倍。美国美中贸易协会对在华美国企业的调查中仅对中国物流企业缺乏信息系统无法跟踪货物信息一项就有44.2%的不满意率。而宝供要承接苏州飞利浦德物流业务,就不得不从美国购买库存信息系统EXCEED来通过EDI向飞利浦提供实时库存货物信息。缺乏相关的信息技术就以为着拿不到物流业务。
4.流通的规范化效率化。是现代竞争力的根本;但却是中国企业的最根本弱项。中国企业最擅长的是面对面的单项处理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最不擅长的就是系统性的规范性的流通模式。这将导致在交足学费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企业在竞争中的弱势地位。迟缓封闭低效率的企业将被迫快速开放和提高效率。国内物流业的主要问题不是表面上看到的"到处缺钱",而是周转太慢,几个钱不顶一个钱。这种状况必然要改变,否则就被淘汰。
三、广东省物流业的现状
珠江大三角既能把握广阔的国内市场,又能通过香港、澳门联接世界。广东省物流业优势主要体现在:
1.政府重视,积极规划和政策扶持。
广东省将发展现代物流业纳入"十五"规划中。除少数偏远地区外,广东所有地市均已完成"物流发展规划"。
2.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广东已建立起完善的海、陆、空立体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通车总里程、高速公路、公路密度等指标均名列全国前茅。铁路营业里程2022公里;沿海主要港口泊位932个,集装箱吞吐量达430万teu(国际标准箱),民航航线303条,各类型仓储设施齐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3.广东具有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港澳地区金融、贸易、资讯交流发达,可提供丰富的物流信息和良好的物流导向。经港澳转口的商品也提供大量的物流业务。
4.一些具有相当实力和知名度的国内物流企业已成长起来。
民营的宝供物流公司建立了全国性的业务运作网络,向客户提供从生产线出口至客户销售末端间所有环节和运输方式的全过程服务;号称"客户的产品销售到哪里,我们的物流网络就建到哪里"。传统的国营企业也在向现代物流公司迈进;如广州商业储运公司,正整合资源,与全国十多个城市的储运公司结成同盟,致力于成为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广东邮政按照"以信息化改造传统邮政,用现代化构筑物流"的战略构想,利用邮政的遍及城乡的资源,大踏步地向现代物流企业迈进;龙骏物流,在全国建立了一整套从订单处理、运输、仓储、流通包装、配送的快速响应的海、陆、空联运服务体系。此外还有蛇口招商集团、深圳百佳、广东南粤、顺德安得、南方物流、深圳市农产品等,这些公司已成为国内同业中佼佼者。
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国内外物流企业的差距,最大的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网络技术落后;二是服务理念太差。
a)信息技术应用未普及。由于许多单位领导不懂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模式的转换难度,设备、人员培训的费用等原因。仅有14.3%的企业对自己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规划;约40%的企业应用了物流信息系统,而且其中大部分系统只是管理整个物流环节的一小部分,例如车辆管理、库存管理等,软件功能简单,很少有企业实现了整个物流过程的信息管理;表现出在经营技术上与世界先进企业差距明显,无法满足跨国企业对流通业务水平的要求。据统计,我国的空车返程率在80%左右,每年造成的浪费在370亿元左右,相当于150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美国运输的空驶率在10%以内,沃尔玛的运输车队的空驶率低于1%;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他们应用了信息管理技术,对车辆进行有效调度。
b)中小型物流企业呈现"小"、"少"、"弱"、"散"局面,谈不上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国营大型物流企业虽然拥有的众多网点,但全系统网络往往是行政管理上的意义大,而在业务整合联通上的意义则小,其整体网络优势得不到发挥。而且大型物流企业往往是计划经济时代某一行业的垄断性企业,服务意识欠缺,顾客满意度低,价格高。虽然网点遍布城乡,但能做到招之即来吗?一袋服装从广州发往湖南,服装市场里的服装物流公司20多元人民币就行,保证第二天送到店门。国营大公司能做到吗?
c)当前的管理体制约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不同部门管理不同运输方式,从中央到地方又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开展跨区域、跨行业、多式联运的社会化物流服务困难重重。
比如,为了向顾客提供一个能够整合全国范围物流服务的解决方案,物流服务商必须取得按省份的和按运输方式的多个运营许可证。
d)专业化、高水平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屈指可数。中国仓储协会调查表明,目前国内没有超过2%市场份额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且企业间联合薄弱,缺乏协调、衔接,造成物流效率的低下。
e)缺乏对客户信息的研究。现代物流是一个纯粹的服务性行业,必须主动对客户需求、特性进行详细研究,提供令客户满意的物流方案。但省内许多企业没有意识也没有实力进行客户信息研究,对客户要求处于被动反应中。
国际先进物流企业则拥有"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等手段,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业务流程,融入客户的经营过程。
f)物流设施和装备缺乏统一标准。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的基础保证。但我省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限制了多式联运;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设施标准之间缺乏衔接,致使物品在运输、装卸、仓储环节中难以实现一体化流动。
g)物流业务层次低:
欧美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情况表:
从表中的内容来看,西欧和美国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基本物流功能上,已发展到对增值性的延伸服务。
我国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图:
从数据来看,目前我国工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层次还比较低,主要集中在对基本常规项目的需求上。企业对增值性高、综合的物流服务如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的需求还很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显出了较大差距。
四、当前物流业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发展物流业是摇钱树。
第三利润源是对需要物流的生产商贸企业而言,对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来说,只是一项投入大,回报慢,本身效益低的产业。它的利润是从为客户的物流服务中产生的,没有暴利。
误区之二:原有的批发零售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都是物流企业。
换牌更名不能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能综合提供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全系列服务的才是物流企业。
误区之三:城市物流规划不是从需求出发,言必称大,不求实。
物流园区越规划越大,越规划越多。德国的物流园区总数只有30多个,而广东仅深圳广州两市就规划了13大物流园区,其数量和布局合理与否值得商榷。而且地方性的物流发展规划,主要内容都放在如何推进当地物流业的建设上。各地政府、各行业制定出台的规划,彼此间难以有机衔接,这种没有全省统筹的规划,将导致严重浪费。我国物流设施的空置率已高达60%。北京投资2.5亿元的华通物流园是2001年国内仓储面积最大、技术设备最先进的物流园区,然而在建成后的一年里竟没有与外界签订一份真正的商业合同。
五、提高我省物流业竞争力的措施与途径
1、强调但分清政府的作用。政府应在政策、规划、立法及财政等方面给予支持但不是控制。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完善的物流市场体系的形成;加强社会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制订有利于物流发展的技术政策及标准;物流人才的培养等。在物流产业经营上全部由企业自由经营,政府只负责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
a)完善物流协调管理机构。避免出现都管都不负责的状况。建议由省政府有关经济部门牵头,交通、铁路、内贸、外经贸等相关部门参加,建立一个物流业管理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工作,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b)制定物流产业法规政策: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反垄断立法,改变阻碍商品流通的行业区域分割状况。现有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部门或地区保护的色彩。由于缺乏对物流企业的正确认识和合理界定,在工商部门的企业注册目录中至今没有物流企业的一席之地。对借物流之名低价圈地的行为要坚决打击。
c)政府对物流产业的支持主要不是体现在资金上,更多地是在政策环境建设上。浙江的许多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并未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而是政策环境的宽松与组织有序的市场的缘故。
d)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不可缺少的,这些设施的建设只能由政府来投资,比如道路、港口、网络等公共设施。但政府投资决不能直接投给物流企业,也决不能让企业承担应由政府投资的任务。政府只操作公共项目,其它项目都应推行市场化的企业运营机制。
e)"放权"。一是政府最大限度地放弃以往事无巨细的审批制度。这不仅是贪污腐败的温床,而且是对物流业的束缚。二是配合机构改革,最大限度将原有政府职能交由各种民间商业协会承担。
f)加大人才培养投资力度,专款扶持物流专业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引进制订相关政策。鼓励物流企业建立物流研究中心。加强高等院校、物流研究机构和物流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引进国内外现代物流优秀专业人才。广东教育厅2002年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现代流通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引导各类学院、行业组织等开展多层次的物流教育、培训。一是学历教育。目前全国已有近40所大学设物流专业或物流专业方向。二是在职人员培训,如中国物流协会的物流师培训。参照香港资助公民培训计划,广东是否可考虑对物流学习补贴。中国物流协会对参加物流师培训的在校学生采取了培训费减半的优惠。
2.积极引进外资,促进物流企业快速成长。2004年11月4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在<2004年中国现代物流发展与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强调"将积极开展中外政府间、行业协会间以及物流企业间广泛的、多种形式的合作。鼓励国外大型物流企业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到国内投资设立物流企业。鼓励利用国外资金、设备和技术参与国内物流设施的建设和经营"。
通过合资可以更快地掌握国际现代物流的经营思想、管理技术和运作方式;发达国家的企业,积百年经营管理的经验形成的一些操作程序、运作方法,是书本上没有的,而这些往往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诀窍。合资经营是获得这些管理方法的捷径。只有在合资或外资企业任职才能真正掌握国外物流企业的先进经验、技术。
许多国际物流供应商正寻找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国外风险投资也很看好中国物流企业,但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原因在于国内的物流企业尽管非常需要从国际同行那里获得运作知识及国际网络,却不愿意让国际合作方获得他们的资产所有权和管理权。他们把融资当成赚钱了。年初笔者参与一个风险投资在广东寻找物流企业做投资对象,预计投资数千万人民币。结果却是一些企业虽然迫切需要资金做大,却不愿意接受这么大的一笔资金,因为占的股权比例大。即使风险投资不干涉经营,只要求财务控制审核也不行。一位公司高管说:"融资一千万,只看作是公司赚了800万利润。"却不愿意谈对投资股东的责任。
合资,意味着不得不出让部分市场和权益。我们是通过出让市场去换取我们不懂的技术、管理和经验,引进我们需要的发展资金,提高我们自己的水平,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这笔学费是必须付出的。
3.提倡打破行业界限的物流企业联合。通过兼并重组,资源优化,培育一批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副总理吴仪2004年2月20日在流通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国家经贸委把34家国营大型物流企业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对象,政策、资金向其倾斜。广东省也应列出省内重点扶持物流企业和针对性的政策。
4.整合物流资源,提倡共同配送,在设施建设中以建设全社会的大物流体系的战略眼光统筹规划。
首先,应当对当前各地市的物流设施规划做一个全面的审查平衡。打破地区、行业的限制,按照大流通的思路去进行物流的全面统筹。通过调查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主要枢纽的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以尽量利用现有设施。
积极联合广大中小型企业发展共同的配送中心,或借助于专业物流企业、大型物流中心进行配送,共享物流规模效益。
应考虑粤港澳共同物流。我省拥有广阔市场、完备交通体系,港澳有优良物流设施、现代化资讯手段,三地合作具有良好的互补空间。
5.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没有信息技术,物流就只是传统的运输仓储。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物流动态信息,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费用,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信息化建设具有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等特点,这使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望而却步。因此,政府应加强对流通企业信息化改造的扶持力度。支持手段除了税收、信贷等传统手段外,还可采取一些商业运作方式,如政府出资兴办专门的机构,建立公用信息平台;以租赁的方式向企业提供信息化设备和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给予技术指导等。这样可以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和风险,帮助流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迅速走上信息化的道路。重点应推广条码、EDI、RFID、GIS和GPS以及供应链管理等信息技术的应用。鼓励物流企业与IT企业的联合。
6.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ISO质量标准认证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获得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其它在物流行业应用的标准如国际GMP质量体系和SOP运作管理程序也应根据企业自身条件积极争取。
7.建立实用、可靠的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和跟踪监测体系。
参照2004年4月商务部颁布的《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统计报表制度》。广东省应建立完善的物流数据评价指标和监测体系,定期发布物流统计信息。近期应针对物流业格局散乱、家底不清的情况,对物流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摸底。重点是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仓储设施和运输能力的种类、结构、分布、水平、闲置状况以及现代化升级改造、重组的可能性等等,以便为制定宏观决策和发展战略提供可靠依据;
8.推进物流标准化进程。物流标准的不统一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向规范化、高效化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应由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推进。
9、优化城市配送车辆交通管理。工商与交管部门一起研究制定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和停靠的规定。
六、结束语
广东最大的物流企业年营额只有三、四亿元,与广东年产值超过1万亿元产品的流通及经济的发展水平很不相称。广东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迫切需要完成以加快经济节奏、加快商品流通和资本周转为核心,促进国民经济从静态化、慢节奏、高成本、低效率向动态化、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