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 Information

数据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信息 >> 数据统计

广东:产业转移快步推进 园区效应日渐显现

时间:2011-06-01 10:35:24 | 来源: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

随着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配套措施的逐步完善和进一步整合,广东工业产业的转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产业转移有效地加快了东西两翼及山区与珠三角产业对接的步伐,在带动东西两翼及山区产业转移承接地工业快速发展同时,也为珠三角各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腾出了空间。

一、产业转移对广东工业的影响

经过近年来不断建设和完善,2010年全省34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已全部有企业进驻,每个园区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园区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省34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7家,完成工业增加值479.45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增幅比同年全省工业平均增速高23.5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4%,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2010年,34个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实现正增长,大部分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同年的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增速超100%的园区有6个,分别是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龙岗(吴川)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珠海(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顺德(云浮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增速在40%-100%之间的园区12个;20%-40%之间的园区13个。产业园区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相应地市工业稳定发展。

(一)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工业发展对所在地市工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加大

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虽然不高,仅为2.4%,但园区工业对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市的影响十分明显。2010年,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增加值占园区所在地市(15个地市)的比重达8.6%,同比约提高1.0个百分点。园区所在的15个地市中,湛江、汕尾、河源三市园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地市比重超过25%;阳江、潮州、肇庆占比也较高,分别达20.6%、19.1%和18.7%;韶关、云浮占比也在10%以上。15个地市中,有14个市的园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地市比重与上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湛江、汕头、河源占比上升幅度最大,同比分别提高2.7个、2.6个和2.1个百分点;韶关、茂名、肇庆、阳江、潮州、揭阳、云浮占比上升幅度也在1.0个百分点以上。

随着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园区工业对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市工业的作用不断增强,贡献不断提高。2010年,园区所在的15个地市,其中园区工业发展对所在地市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超过30%的有湛江、河源两市;贡献率在20%-30%之间的有肇庆、汕尾、阳江、潮州四市;贡献率在10%-20%之间也有3个地市。15个地市中,2010年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同年全省平均水平的市就有12个地市,其中汕尾、肇庆、揭阳、潮州、云浮的增速高出全省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

(二)园区产业集聚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在建设规划过程中,产业发展方向均有明确定位,一般都划定少数几个主要产业作为园区发展的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众多要求进入园区项目,一般筛选具有一定规模的符合园区发展方向相对大型项目进驻,然后通过大型项目带动,吸引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发展,或是引进系列相关产业集群项目,发展具有园区特色的产业。由于园区产业集聚发展,大大地提高了园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2010年,全省34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年平均增加值劳动生产率约为15.97万元/人,比同年全省平均水平约高1.54万元。34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中,企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超过同年全省平均水平的园区就有15个,其中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年劳动生产率高达55.60万元/人、42.07万元/人和41.16万元/人,分别是同期全省平均水平的3.85倍、2.91倍和2.85倍。部分园区因产能未完全释放,劳动生产率虽然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但随着入园项目产能的逐步释放,劳动生产率也会迅速提高。2010年,劳动生产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园区中,其中有10个园区的年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幅度在30%以上,佛山顺德(云浮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年劳动生产率同比分别提高75.3%和65.1%。

(三)产业转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朝预期方向推进

产业转移"腾笼换鸟"为珠三角各市腾出空间,珠三角集中更多的资源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现代产业。

中心城市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效果渐显。广州以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推进"退二进三"策略,利用产业转移腾出的土地发展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近年来,广州先后建立了40多个创意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2010年整合利用企业转移厂房发展60多个现代服务业项目。系列现代服务业项目的运作,加快了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品牌形象,提升了广州的产业层次。2010年,广州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13.3%,增长高于同期GDP增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6.6%,与上年同期相比,约提高0.6个百分点。

以技术升级促进产业升级,珠三角各市高端制造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上升。2010年,珠三角9市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为4122.32亿元,平均增速约为22.1%,占GDP比重11.0%,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珠三角9市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的地市有7个,其中肇庆、江门的增速分别高达48.5%和36.3%。深圳、惠州、东莞、珠海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相对较高,占比均超过10%,分别为24.5%、14.5%、13.4%和11.7%。从比重提高的幅度看,深圳、东莞、肇庆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上升幅度相对较大,升幅均超过1个百分点,其中东莞升幅最大,2010年占比比2009年提高5.1个百分点。

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朝预期方向推进。2010年,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约为20.6%,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8.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22.4%,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珠三角9市中,肇庆、江门、惠州三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较快,2010年增速分别高达55.3%、38.6%和32.8%,珠海、东莞、中山增速超过20%,广州、深圳、佛山发展速度相对较低,但增速也在15%以上。9市中,惠州、深圳、珠海、广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相应地市GDP的比重相对较高,占比为31.3%、30.5%、22.7%和20.5%,同比分别提高4.1个、1.9个、3.4个和3.4个百分点;东莞、肇庆、江门比重虽然低于20%,但占比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4.3个、2.5个和1.7个百分点;佛山、中山因产业主导方向是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相应地市GDP比重,与上年同期相比略有回调。(见表1)

 

表1:2010年珠三角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变动情况表

(四)园区工业以较低的能耗实现较多的产出

2009年,广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809吨标准煤/万元,全国最低(2010年数据尚未公布);单位GDP能耗0.684吨标准煤/万元,全国各省(市)中,该指标能耗仅高于北京,属次低水平。由于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广东工业能耗水平在全国各省(市)的排位中,相对处于较优位置。广东在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对进入园区的工业项目设置了严格的节能环保门槛,使得园区工业能耗指标更低更优。2010年,全省34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低于所在地市能耗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低于0.8吨标准煤/万元的园区就有30个,其中25个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更是低于0.5吨标准煤/万元。

二、产业转移推进应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一)关注入园企业土地占用使用情况

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土地使用是约束性较强的计划指标,资源有限,园区普遍反映用地紧张,但招商引资过程中,各地对企业用地普遍实行相当优惠的政策,入园企业土地占用成本低廉,致使某些进驻园区企业有扩大圈地意欲,土地占用与企业实际需要不相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的使用效率。从部分园区上报的产出密度(每亩土地实现的工业增加值)指标看,差异较大。2010年,部分园区数据显示,产出密度较高园区的工业增加值约达100万元/亩左右,而低者小于50万元/亩。这种差距是产业结构差异造成的结果,还是产能释放不完全的暂时性现象,或是存在企业多占闲置土地现象,值得进一步跟踪观察。慎防一边用地紧张,一边出现土地闲置。

据不完全调查,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并没有建立一套有效规范入园企业用地的措施。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建立一套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指标评价体系,规范企业用地。如选取多项企业生产财务相关经济指标,参考区外土地使用效率相对较好同类企业单位土地指标完成情况,设置最低标准,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指标分别设置。

 

(二)园区共建方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各产业转移工业园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企业入园速度明显加快,上规模大项目、技术含量相对高的产业高端项目不断增多,但相当比例项目并非来自珠三角地区,来自合作共建方的项目更少。珠三角产业转出市中,往往是强调转出产业相对落后项目、劳动密集型项目,甚至是淘汰项目,与部分产业转移承接地已引进项目和要求引进项目存在一定的反差。

产业转移工业园所在地区政府与合作共建方珠三角地区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合作,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应侧重于借鉴珠三角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借助珠三角地区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支持,稳步推进园区发展;淡化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意识,转变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为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工业园"。园区建设,应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对于有条件优势的园区,提升其产业建设层次,合各方之力,共建高端技术产业工业园。

上一篇:前4月全社会物流总额达46.5万亿 增长13.8% 下一篇:5月PMI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至52%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