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民以食为天",道出了"食"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在温饱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的解决之后,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追求也越高。加上近年来,诸多与食品安全背道而驰的案例层出不穷,越发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警觉性。在食品流通过程中,每一个重要环节都成为对安全问题的严格考核。冷链物流就是其中一环。
冷链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农产品、水产品、乳制品、速冻食品……这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的食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需要冷藏保鲜。从食品生产的环节开始,到加工、储藏、运输、销售,最后到达消费者的餐桌上,都需要冷藏技术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我国人口庞大,消费量高,如果不在食品冷链环节下好苦工,人们的利益就难以得到保障。
食品领域如此,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等领域也同理,它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其中一方面在冷链环节被忽视,其造成的损害即使不是立竿见影,也会积重难返。试想,在冷藏链上有所欠缺的疫苗、药品用在病人身上,会出现什么后果?细菌、病毒不再经过冷冻,对生态环境、居住环境,乃至人体健康会造成什么影响?你已经可以想象这些假设带来的阴影。
我国发展冷链产业尚不成熟
冷链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之设备不足、意识不强、监管不力等问题存在,阻碍冷链的系统发展。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另外,有关部门估算,由于我国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全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1.3亿吨,按每公斤一元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
面对这样的数据,民众担忧,企业担忧,国家也在食品的冷链物流环节上加大力度调控监管,冷链产业开始走上了发展的轨道。在冷链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解决的根本就是要认清问题。
国内冷链之"冷"不再落后
从"冷"的角度来看,冷藏车、冷库、冷藏集装箱等是关键设备,这些设备是物资在加工、冷藏、运输、销售过程中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这个物质基础,那么冷链产业也就无从说起。设备讲究质量、技术、适用范围等因素,我国冷藏设备早期对外资品牌的依赖比较严重,毕竟冷链物流产业国外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我们也只能在不断的借鉴和学习中,发展和拥有自己的品牌和技术。
而在最近两三年内,国产品牌发挥惊人的潜力,以格力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在冷链市场发出强音,取得不俗的成绩。近日,格力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台集装箱空调高调亮相。据介绍,该集装箱空调是专门用于集装箱冷藏运输的机械制冷机组,机组工作温度范围为-30℃至+60℃,整机通过跌落、颠振、堆码等试验检测,能保证在各种恶劣的运输条件下正常工作。业内人士表示,这一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得冷藏集装箱领域中首次拥有了民族自主品牌。
国内冷链之"链"亟待成形
可以说,国内的冷藏技术已经发展稳定,结束依赖外来品牌和技术的日子。
但是,我国的冷链产业还处在"冷"的阶段,对于灵魂所在"链"的发展还非常不足。
仓储企业局限于冷库,在配送环节无法发力;配送企业拥有干线,在冷冻冷藏方面无法专业,各自的欠缺导致了"断链",这是冷链产业发展的硬伤所在。在冷链运输当中,既要有质量保证的冷冻冷藏设备支持,保障物资的原始质量,也要有专业的冷藏配送技术、监管人员配合,保障物资运输过程中不出问题,或者遇到问题是能够及时解决,如此才是完整的产业链条。
我们为什么要对食品、药剂进行运输,那是因为有了生产,还要有流通,才能保证人们生活不受影响。在生产加工范畴,我们已经做到言之有物。然而如果流通过程无法发展成形,之前所付出的努力还难以形成成就。所以,冷链产业亟待"链"的形成。
产业链的形成,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才能支撑设备、技术的研发和链条的发展所要承担的经济费用。目前,我国能把冷链产业形成完整体系的企业还较少。除却企业自身的努力,行业的意识,国家的政策支持,大众的需求觉醒,也至关重要,亟待一步步发展。所以,发展冷链产业的目标,只能说是任重而道远。这个词已经被用滥,但却是最贴切的。